校长会 观察
今年“双减”政策推进以来,在课后服务方面,各地积累了不少典型经验,但部分地区也存在经费保障不足、场地设施受限、教师负担加重、服务质量偏低、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11月2日,北京市教委召开“双减”政策落地以来第二次全市基础教育校长大会。全市万余名校长在线上线下1300余个会场参会,聚焦校内课后服务总结分享经验。
开展课后服务,本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能否发挥课后服务主渠道作用,课后服务的质量能否得到保证,直接关系到能不能满足家长和学生服务需求、能不能取得“双减”政策的实效。在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之后,课后服务如何进一步提质增效,走向“好而强”?
▲ 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的同学在课后服务时间学习沙画
9月以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建立“双减”校内工作大检查机制,到全市300余所学校实地调研指导。调研显示,大部分学校都能够按照要求开展课后服务,全面启动了课业答疑辅导,组织了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活动,开展了体育、艺术等素质拓展类活动,但是也发现部分学校仍存在机械落实、内容单一、学生可选择性不强等问题。
在11月2日召开的全市基础教育校长大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刘宇辉坦言,今年秋季学期开始的课后服务“升级版”是理念、定位、路径、措施上的全面升级。
刘宇辉说,当前课后服务的重点是要提升体育锻炼、劳动教育和学业辅导等薄弱环节。体育的内容要强化,当天没有体育课的班级,学校要在课后服务安排一个时段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在校内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劳动教育要补足,课后三点半前的课堂教学阶段,劳动教育供给有限,更需要课后服务时段系统设计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学生校内劳动实践活动,每周安排全校大扫除。
同时,课业辅导是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的重点和难点。刘宇辉明确,破解课业辅导“鸡肋”问题,关键是集纳优秀教师参加,通过师资统筹,让优秀教师成为所有学生的老师;同时注重因材施教,遵守教育教学秩序,不超前、超纲教学。
各校要敢于面对“双减”后家长的需求和真实心态,有针对性地调整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努力做到“一年级一策”“一类学生一策”;不同学段、不同年级的课后服务供给结构一定不能一刀切,小学1至3年级、4至6年级,初一年级、初二年级、初三年级必须有不同时间、空间、内容等供给策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21年秋季学期,全国65.6%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这部分学校中有44.5%的是本学期才第一次开始提供课后服务的。对于家长接孩子有困难的学生,有58.3%的学校提供了延时托管服务。双减”政策明确要求,保证学校课后服务时间,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拓展课后服务渠道。在“双减”工作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对中小学校而言,当下尤为重要的是,推动课后服务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强不强”,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有特色发展,通过课后服务进一步增强学生、家长对政府和学校的信任,增强对校内教育的信心。以下几点建议及典型做法供校长们参考。
01
优化服务内容,答好基础与提升、共性与个性的命题
拿什么内容做课后服务,以什么形式呈现,是最为核心的话题。学校在保底思维的基础上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要因校而异、因材施教,精选服务内容和形式,不能把课后服务当成一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根据中国人民大学的调查数据,在课后服务的内容上,86.4%的学校组织完成课后作业,79.6%的学校安排学生自主阅读,68.6%的学校开展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60.2%的学校组织科普活动,58.2%的学校组织社团活动。调查中也有14.4%家长反映学校在课后服务中存在讲授新课或集体补课的现象。客观上说,课后服务容易混淆拓展学习空间与超前超标培训、补习答疑与学科培训的界限,处理不当有可能增加学生学习负担。需要区分课后服务与学科教学、课堂教学的不同性质。同时,不宜把各类评比、文化节、消防、禁毒、防诈等集体性教育活动甚至教学研讨从常规时段挪移到课后服务时段,这会变相加重师生负担。体育锻炼、劳动实践、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等值得大力提倡。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明确,课后服务内容方面,一二年级以听故事、讲故事、看绘本、小游戏、个别辅导等为主;三至六年级以完成当日书面作业为主,后续逐步落实分层作业辅导与答疑。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在课后服务时间段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优化现有场地设施的利用,打破年级、班级界限,让学生自由选择特色体育项目,让每个学生在课后服务时段都能参与到跑步、跳长绳和投篮活动中。在北京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学校将劳动教育作为丰富课后服务供给的重要载体,不仅开设了蔬菜种植、微生物发酵、食堂小厨师体验等劳动教育实践课程,还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融入课后服务全过程,通过“人人有岗位”,提升了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做事、自觉行动的意识。课后服务不仅仅需要学校的时空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管理与指导团队,有一定的课程形态,不能全部依靠学校和教师,如果全靠学校和教师,反而会使得教师从专业方阵走向服务方阵,破坏了教育生态。全盘托付给学校是不负责任的做法,要考虑师生的负荷程度,别解决了接送困难、弥补了培训缺口,却破坏了正常的教育生态。首先,双减”政策并不排斥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有益补充作用。调查显示,有19.6%的学校课后服务有第三方机构和个人参与。应建立中小学与校外机构的伙伴关系,适当引进校外优秀师资和优秀课程,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选择,有利于做好课后服务工作。长沙市雨花区,木工、陶艺、剪纸、茶艺等系列非遗课后服务课程在40余所学校落地,深受学生喜爱。这份课后服务“大餐”,由长沙市雨花区每年拨付160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买单。其次,除了第三方机构,还可以大力发展志愿者及退休教师等加入到课后服务队伍中来。今年暑假,华东师范大学有248名学生加入上海市爱心暑托班志愿者工作。华东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前教育、中共党史等多学科专业优势,组建跨学科的团队,精心设计、反复打磨,为爱心暑托班打造精品课程。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龙泉小学邀请即将退休的教师加入“源泉银龄教师‘双减’课后辅导中心”,协助进行课后服务;诸暨市关工委进一步发挥“五老+志愿者”工作队伍的作用,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自然教育。另外,要打造家校联盟,家长是学校最大的盟友,家长不仅仅是学习者和受益方,也是家校社协同的参与者和组织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大兴附小,家长走上了讲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补充力量。学校根据家长工作的性质,利用“家长百家讲坛”为学生学习不同领域知识开展讲座,课程内容涉及科技、消防、体育、党史学习教育等,形成由专家团队、教师团队和家长团队共同参与的1+3模式。入校晨检、义务讲座、活动护导……天津和平区新华南路小学开设了一系列家长志愿岗位,让家长加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不仅普及了科学育人观念,也打消家长们的顾虑,拥护、支持、参与学校“双减”工作。
在一个空间待久了,就想走进新的空间,这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孩子更是如此。课后服务不能等同于教室托管,要想让学生接受“5+2”,政府要积极打造以学校为中心的一公里课后服务圈,以少年宫、科普园的形态半公益运作,让学生可以就近选择不同形态的课后服务。学校更要主动担当,就地转型,让“5+2”在空间上等同于“学校+俱乐部”,线上线下架通,以此带来学习状态的升华。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文化绿城小学的“服务+”项目打破空间限制,将课后服务与研学活动、劳动教育、情感教育、美育结合;带领学生“走出去”,到社区开展社会服务、职业体验,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闷热而漫长的暑假中,珠海市斗门区的村里娃多了清凉好去处——乡村“复兴少年宫”。借助志愿服务力量、设计系列特色课程,今年暑假,斗门区已开展近700场乡村“复兴少年宫”主题活动,累计吸引超过3万人次报名参加,为农村孩子的快乐成长、实现梦想带去了更多可能。学校教师是课后服务的主力军,也是课后服务质量的决定性因素。课后服务延长了学生在校时间,增加了学校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学生指导和管理难度,对学校育人方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
做好课后服务,既要动员引导党员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志愿参与课后服务,又要依法保障教师权益,保障教师必要的休息时间,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同时,要尊重市场价格规律,完善课后服务补助政策,让志愿参与的教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绩效工资、评优评先、职称评审等也应向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倾斜。今年,江苏、广东深圳、甘肃兰州等地陆续出台相关文件,确定了对参加课后服务的教师的补贴标准。深圳市提出,对参与课后延时服务的教师按照每人每次不低于150元、不高于3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江苏省则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在法定工作日课后服务报酬按照每课时不低于60元的标准核定发放。 “目前学校教师课后延时服务的补贴为每课时75元,购买服务的指导价格是每课时300元,每名教师平均一周有4个课时,大家的工作积极性较高。”深圳市龙华区龙华第三小学校长费聿玲说。北京市通过错休制等方式积极探索弹性上下班制度,保障教师权益。“学校发挥全体教师力量,校长和年级主任一起参与,轮流照看班级,这样可以让班主任和主课教师有更多的弹性时间。”北京中关村一小怀柔分校执行校长梁小彤说。在浙江省金华市,“无理由休息日”是很多学校的“标配”。金华市武义县武川小学校长胡爱萍介绍,学校给每名教师发放“时间银行储蓄卡”,将晚托服务时间折算成时间积分,存入该储蓄卡中,用储蓄的时间积分兑换零星小假。教师的“微心愿”也可以说给学校听,学校还为加班教师点外卖、订蔬菜鱼肉。针对课后服务,很多地方不具备政府财政全额保障的能力,那么,该怎么分摊?从各地的实践来看,课后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基本服务和拓展服务。正常下班时间结束的托管看护、作业辅导、课外阅读、体育锻炼、社团活动等普惠性服务大体可以归为基本服务,应该以政府财政经费保障为主;正常下班时间结束的特长发展、拓展延伸、文艺表演、兴趣小组等,以及延时托管、暑期托管等个性化服务大致属于拓展服务,可以采用成本分担保障机制。今年8月,江苏省发出通知,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可由财政全额保障课后服务经费。财力保障难以到位的地区,可按照规定的标准和要求,按每生每学期不超过300元标准收取课后服务费。在四川天府新区第一小学,课后服务相关费用由家长与机构进行谈判,最终确定物美价廉的课程服务。比如一堂篮球课,校外培训市场价为100元到200元不等,但同样品质的篮球课在课后服务中收费为25元。天府一小相关负责人说:“家长的全方位参与打消了他们对课程品质和收费的质疑,保障了课后服务更好地推进。”河南省开封市也在探索。在课后服务成本合理分担机制下,政府主要承担场地资源、水电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等费用,家长主要承担劳务报酬成本。各学校课后服务具体收费事项、费用开支等则由学校和家长委员协商。安徽省合肥市明确,对于引进第三方机构提供的“个性化课程”,由家长自愿参加并按照每生每学期不超过600元的标准承担相关费用;湖南省株洲市明确收费标准,最高不超过5元/课时,每天不超过10元;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分段收费,第一时段收费每生每月不高于50元,第二时段每生每月不高于80元。
开展课后服务,本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后服务是学校整体“育人”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服务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课后育人活动,也是义务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延伸。对中小学校长而言,落实课后服务,关键是重塑学校育人生态,立足于满足学生个性化、差别化的成长需求。校长们要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全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推进校内提质增效迈上新台阶。
来源:校长会(ID:xiaozhangclub )部分资料参考自现代教育报、首都教育、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